
這次碰到工藝問題的是一套療養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采用CASS工藝,進水濃度由去年的平均COD值為250ppm,目前平均為350ppm,進水懸浮物也較去年增加了許多。加工周期為4小時,間歇曝氣,采取邊進水邊曝氣2小時,進水濃度沒這么高的時候基本采取進水1小時,曝氣也是1小時。通氣階段水樣中DO濃度基本保持在2ppm以上,而進水污泥的每批進水的水量變化不大:采取前一步處理已有半個多月了,處理后出水在150ppm左右懸浮物在50-60ppm,污泥呈黑色,活性污泥絮凝性差,結構松散,難于見到原生微生物,MLSS在1700ppm,進水BOD在120左右.
感覺客戶對療養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的描述初步判斷是曝氣時間不夠,理由是:進水濃度增加后,你們采用了非限曝氣方式,表面上看是增加了一個小時的曝氣時間,其實不然,因為進水期大部分時間內,由于水位低,氧的利用率很低,更重要的是由于污泥活性的增加,上一周期的曝氣時間并沒有增加多少。工藝流程調整的基本思路是正確的,建議:1)輪換將各池的污泥悶曝至泥色初步轉棕黃色后再進水曝氣;還要確認氮或磷是否足夠?由于進水COD濃度增加,營養比可能出現失調。這只是表面上的猜測,僅供參考。
上面就是對療養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發生如上故障時候的處理解決方案,如果您還有其他大型、小型污水處理設備使用問題,或者想要購買設備、了解價格、維修保養都可以聯系我們哦,讓您讓您滿意而歸!
上面就是對療養院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發生如上故障時候的處理解決方案,如果您還有其他大型、小型污水處理設備使用問題,或者想要購買設備、了解價格、維修保養都可以聯系我們哦,讓您讓您滿意而歸!